在我與我的客戶做職涯對談時,我常提到一個觀念:Your Value + Your Voice = Visibility (你的價值+你的聲音=你的能見度)。 能見度可以幫助自己在職涯道路中做向外提升或向上前進,不論是你想要達到公司成長、銷售產品、強化團隊力量等目的,也都必須要考量到這部分。由於我們中間隔著電腦屏幕,這種數位化感染是必須學習的工具之一。那麼我們延續LinkedIn這話題:給現代求職者用“數位”方式,提高你的個人識別度/能見度。


上一篇中,我們分享了LinkedIn第一個主體:Profile Headline & Summary 。那麼今天我們要聚焦在第二個主體:Work Experience 這個區塊。那麼“換位思考+夠用就好”,所以一樣會有不同情況下:給求職者、自行創業者、在校學生、招募人員的小提醒。

  • 工作經歷區塊 (The Experience Section of your LinkedIn Profile)
這區塊是談論過於你現在與過去的職位經歷,他是按照於Chronological編排,也就是離最近時間的經驗,會顯示在最上頭。

這邊我歸納了4個小步驟,能去改善自己在LinkedIn工作經歷欄位的:
[事前準備]
1. 請先檢視自己履歷,剪下每項工作經歷中的“關鍵句子”到另一個Word文檔內。(如果你已經使用之前介紹的STAR方法,去撰寫履歷,那麼這部分會輕鬆很多)
這時你的文檔中匯集,各工作時期所有關鍵句子,那麼我們要再次做精簡的動作,你可以大膽刪除那些:“不是”你現在工作中“最重要”的部分。

[動手撰寫]
2. 所屬組織:確認有將公司網站連結好
當你新增一個職位在LinkedIn上面,系統會同時要求你將“服務的公司名稱”列在上頭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你的所屬公司在做什麼,請務必確認讓他人在瀏覽時,能很快知道公司型態。如果你的公司已經有在LinkedIn上創建“公司專屬頁面”,那麼當你創建好職位經歷後,將會依照關鍵字自動地與公司頁面做連結,甚至跑出Logo辨別。
  • 但如果你發現沒有出現logo,可以推導出也許你們公司尚未創建LinkedIn專屬頁面,這時候請適度“兩行”說明公司型態先(尤其是新創公司)

3. 職稱抬頭:加入具體或獨特的職位名稱
如果你只打 Marketing Manager,那麼行銷領域這麼廣大,瀏覽的人會疑惑你到底屬於哪個領域,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耐心再仔細去看工作內容推測的。那麼聚焦打 Digital Marketing for XXX Product,這樣就很清晰了,讀者一下就可以看出你擅長的地方,甚至透過你待的公司也能猜測你大概的技能“樣貌”。
  • 不要只將你現有在“名片中的職稱”抬頭放上去,這樣會太籠統,使得你的潛在客戶、招募人員無從找到你;甚至有些人的工作職稱是“掛A做B”,那麼你更應該精確的描述清楚。

4. 工作內容描述:善用斷行與留白,增加工作描述至每個經歷區塊內
LinkedIn在每一個工作區塊中提供你約2000字,描述職責、成就、任務的空間,這時候就可以搭配我們事先準備時的Word檔去善用他們。這些語句會被計算到搜尋引擎當中,所以在撰寫時也不要忘了加入關鍵字。而工作內容描述的開端,可以使用3~4左右的經驗簡介,像是帶領他人用Overview的方式很快理解,並運用幾句話讓讀者能清晰易懂你的工作範圍,我會建議使用第一人稱。

如果你習慣用點列式方式,去編寫職位職責、工作成就、產品服務等,是沒問題的,但切記:不要寫的像是從公司網頁、JD中剪下的那個模樣,顯得乏味且有失可信度。
  • 撰寫工作內容前,請先思考你的想要吸引的“閱讀觀眾長什麼樣子”“期望達到的互動目標”,譬如是吸引獵頭與Recuriter?吸引異業合作機會?達到業績銷售曝光?這是延續我們介紹寫Headline & Summary 中,讓你能將個人專業網頁發揮最大效率。


[換位思考總結一下]
1. 如果你是求職者
如果你正逢想轉職過渡期,則今天我們聚焦的經歷欄位(Work Expeirence),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務必確認你“近期三份工作”寫得夠明確,聚焦在寫出具體的工作職責與事業成就上。關鍵字同樣是很重要的,並且增加一些圖像,無論像是媒體、簡報等。可以放上你所屬負責的產品影片,讓人能直接了解產品形態;或如果你常當講師,可以放上與他人互動討論的照片等,這目的是讓人能“一目了然”你在做的事情,用“一點點透明度”來增加你的可信度。
務必提醒的是,有些業務求職者可能會把他的客戶名單給寫在上面,這點需要自己衡量,不是寫愈多愈好,譬如機密合作客戶寫出來,寫完一定要確認你有沒有把公司機密給寫進去了,這角度不能是從你去看的,而是要站在公司立場去衡量的。
至於除了求職者的定位,可以思考的是在撰寫這區塊時,能不能也能間接吸引潛在客戶、合作夥伴;因此,請考量到你的身份角色,作出適當的雙重定位

2. 如果你是自行創業者
如果你離開傳統職場環境,無論是自行創業、Freelancer。那麼上次介紹的個人頭條簡介(Profile Summary)對你來說非常重要。不過你仍可運用現在職位(Current Position)這個欄位,來提供給他人更多資訊:像是你所能提供的服務、以及你的背景如何帶領你到今天。並且善用“倒敘”的欄位填寫方式,去寫一篇個人故事。
或者也可以創意運用一欄新的工作欄位,是關於“現在自己的公司”。譬如說你有一些主力發展的項目、個人/公司服務或行銷活動,這讓你有了空間去談談這些事情並做曝光,並且去要求推薦(Recommendations),並新增你的服務宣傳手冊(Brochure),一個連結到你的個人公司頁面,或是你銷售產品時的圖片等。這幫助你有了另一個網站曝光的管道,並且讓你的個人頁面生動活潑視覺化,像個另外的小型官方網站。
我在國外接觸過許多離開職場者,反而更善用這樣的方式使用LinkedIn呢。

3. 如果你是在學學生
我總鼓勵大學生們如果對未來感到困惑,那麼,上LinkedIn去搜索看看“真實的樣子”。以前我曾帶過一位念心理系的實習生,當時她的設想是畢業後想加入飯店觀光行業,於是我們就一起上了LinkedIn觀察她想做的職位,大概是什麼樣的學校背景、語言要求等,結果一瀏覽後,她才驚覺怎麼飯店業與想像中很不一樣,不僅有高度語言能力要求、甚至角色與她的個人特質有很大出入,這讓她更務實去看待大四這年的修課,以及可以提前愈做的準備。像這樣的搜索,在LinkedIn還沒出現以前,根本是不可能辦到的,所以多利用這種透明度吧。
而如果你很積極在預作準備,譬如找國內外實習機會,那麼善用工作經歷區段,去寫出你在大學時期的活動,譬如社團股長等,或是課外打工把它放上去,注意:撰寫打工經驗也是有技巧的,像是是在咖啡廳,可不要只寫:幫客人點菜、清掃環境這種話,取而代之,“細心觀察來客需求與記住熟客喜好,讓服務前期點菜時,增加顧客滿意度。” 像這樣的描述,才能讓人感到你是個尊重自己領域內專業的人,並且融入了個人特質在其中。

4. 如果你從事招募
若你是招募人員,一定非常熟悉LinkedIn這平台了。你代表的是一個“公司的形象”,這是身為招募很重要的個人價值,其實這在我們生活中,可以看到在PTT上在討論去了某家公司某次面試的壞經驗,導致暈染效應出現,因此站在這種對應求職者的“人資前線”中,一定要懂得做好社群危機的防範與把關。並且在增加描述,可以先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,再去撰寫:
  • 為什麼你現在正在做這些事情呢?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?
  • 除了薪資之外,為什麼你會選擇加入現在這家公司做招募呢?你看到了這家公司的什麼呢?
  • 你對招募的熱情來源在哪裡呢?
讓自己成為“有熱度”的招募活廣告,能夠輔助你在招募這角色走的發光發熱的,不論未來你是否要轉其他功能,這樣的個人品牌是很加分的,尤其擴國招募可是愈來愈常見了。

當人們在瀏覽LinkedIn時,他不一定是要看你的“履歷經驗”,而是想要滿足未知的好奇,就像是你使用Facebook般,也許是:收集資訊、看看長相、透過這些過程,他們會對你留下些印象,像是:「原來我同產業類型還有這樣的公司。」「原來有的人已經做是先進到這種程度了」⋯如果這激起了他們的興趣,你可能會被默默關注,甚至未來被邀請合作、或者是作為領域中的小老師。畢竟,社群網路,無不可能。另外,這也絕對是你身為現代職場人要具備的心智:個人品牌+專業技能無國界。



Happy Hunting!
Lynn


延伸閱讀: